讲读示范
共读准备:共读前,家长可以事先带着孩子联想一下“犀牛”这个动物:“名字叫牛不像牛,角儿长在鼻上头。力气很大不耕地,平生最爱钻烂泥。”说出这个谜语,让孩子猜一猜。
封面:由于3、4岁孩子还不会把哪些粗鲁行为概括为“粗鲁”,因此正式讲读前,家长不妨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粗鲁,再用封面上小犀牛的样子来举例:小犀牛露着屁股就是粗鲁行为。
内页:“从前,有一头非常粗鲁的犀牛,他从出生那天起就粗鲁。”他的粗鲁表现似乎很简单,就是怪神怪气地怪叫:“噗嗤嗤嗤嗤嗤嗤嗤嗤!”建议爸爸妈妈在模仿这一句的时候,可以任意发挥,甚至可以模仿自家孩子可能出现过的怪叫声。
故事中与小犀牛对话的阿姨、奶奶、女王、老师等人的话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小犀牛都是怪叫回复。而这些大人都有些“纵容”他的行为——爷爷说:“他长大以后就会好的”;国王说“他长大以后就会好的”;学校的厨娘说“他长大以后就会好的”。
所以,非常粗鲁的犀牛不听他们的话,一直都粗鲁:
对家人粗鲁——对哥哥粗鲁,对姐姐粗鲁,对奶奶也粗鲁,他对朋友粗鲁,对敌人粗鲁,对女王也粗鲁,对老师非常、非常粗鲁。
随时粗鲁——从早上粗鲁到晚上,从早饭粗鲁到晚饭,从星期一粗鲁到星期天,他在圣诞节那天也粗鲁。
随地粗鲁——在公共场合粗鲁,在私人场合粗鲁,在度假时粗鲁,在运动会时粗鲁。
家庭、学校、社会看来都没有办法了,妈妈只好带他去看医生---这是求助专业的意思。医生说:“他得了犀牛粗鲁病,治不好了!”
转机出现在犀牛过完五岁生日那天,早上醒来,心情特别粗鲁。他决定独自出去一整天,因为他现在是个大男孩了---这里的表述也有心理的暗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也会对粗鲁行为进行反思,有的孩子也能感觉得自己的粗鲁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反过来也伤害自己---才会“心情特别粗鲁”。
妈妈说的禁令常成为指导:“你去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去池塘。”
“噗嗤嗤嗤嗤嗤嗤嗤!”非常粗鲁的犀牛发出一阵怪叫,然后就走了。
然后他就在池塘边遇见那个非常文雅地吃着一片西瓜的女孩,犀牛把角压得低低的,踩着重重的脚步,冲冲冲冲冲冲冲冲冲冲冲冲——冲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女孩发出一阵怪叫,“噗嗤嗤嗤嗤嗤嗤嗤嗤!”
犀牛吓得一哆嗦,自己的怪叫声被别人叫出来了,只好“呜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呀!”吓得一路往家里跑去……从那以后,他对谁也不粗鲁了!
结尾:等故事讲完,可以呼应开头,和孩子讨论一下:“哪些行为是粗鲁的行为呢?”
很大声!怪叫!吐舌头!舔盘子!吐唾沫!露屁股!乱丢东西!……
那么,吃西瓜的小姑娘粗鲁么?
她很安静!她很文雅!她小块吃东西!
为什么小犀牛见到小姑娘之后就不粗鲁了呢?
小姑娘比他还粗鲁!小犀牛吓坏了!粗鲁很可怕!粗鲁不可爱!文雅的小姑娘才美!
讲读小结
1.本书非常有趣,重复的句子和段落,共读时要加以合理利用:鼓励孩子尝试着说不同的不礼貌的语言,比如各种怪叫乱叫,甚至是尖叫……鼓励孩子记住并说出提示语“非常粗鲁的犀牛发出一阵怪叫”,大人先怪叫……在有趣的体验中,孩子会回忆起这个故事,并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
2.与孩子共读时,要结合故事、图画对犀牛的“粗鲁”行为进行描述和提问,帮助孩子理解“粗鲁”的含义,同时也能从中找到一个正确的行事准则,让孩子学会在做事时考虑他人的感受。
3.建议爸爸妈妈们把“犀牛”当成一个提醒孩子不礼貌行为的暗语,当发现孩子有怪叫、赖皮等不礼貌行为时,就可以说:有一头什么样的犀牛啊?!提醒孩子当下的行为是不礼貌,缺少同理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