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指导
宝宝从1岁起,正式进入学习语言的阶段。
宝宝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先理解后表达,也就是先能听懂,之后再说出一些词。他们最先理解的是能经常接触到的物体名称,比如电灯、帽子、球等。如果大人经常教他们一些动作,他们也会理解一些常用的动词,比如坐下、捡起来、扔等。
1岁半以后,宝宝能说出的词大量增加,到2岁时,可达200个左右。
但是1岁多的宝宝说话的积极性还不高,他们只有在高兴,或请求帮助时,才会主动说话,而且常常发音不正,词义不准,只有亲近的人,能根据他说话的表情和动作,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理解。
在这一阶段,给宝宝听儿歌,能丰富宝宝的词汇量。因为儿歌中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及事物特征,能加深宝宝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蝌蚪》这首儿歌:“小黑球,水里游,细细的尾巴,大大的头。”儿歌描述了蝌蚪的特征,宝宝不仅能辨认出蝌蚪的样子,还可以学习“细细的,大大的”这样的描述性词语,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
家长一边念儿歌一边配以简单的动作,尤其是扶着宝宝的小手或小脚,让宝宝参与其中,每个词语搭配一个动作,幽默的儿歌,简单的动作,能为学习语言增加许多乐趣。比如儿歌《小鸭子》:“小鸭子,扁扁嘴,一天到晚想喝水,喝了开水烫了嘴,叽里咕噜滚下水。”家长一边说一边模仿鸭子扁嘴、喝水,烫了嘴的可笑动作,最后抱着宝宝一起倒在床上,一定会引得宝宝咯咯笑,要求“再来一遍”,而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帮助宝宝慢慢熟悉这些词语,学习语言的结构。
同时,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最便于宝宝重复吟诵,而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宝宝矫正发音,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
宝宝听熟一首儿歌后,你试着漏掉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等你说到那个词的时候,宝宝可能就会说出那个字。或者问答形式的儿歌,比如《什么唱歌》:“什么唱歌喔喔喔?公鸡唱歌喔喔喔;什么唱歌啯啯啯?青蛙唱歌啯啯啯;什么唱歌哞哞哞,大水牛唱歌哞哞哞。”重复几次后,当你问“什么唱歌喔喔喔”时,宝宝就会说“公鸡”,这种成就感可以提升宝宝学习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儿歌不只是妈妈口头吟诵,如果能结合图画,更能加深宝宝对语言的理解。
绘本价值
本期绘本——《牛来了》
今天推荐的这本绘本——《牛来了》,是一本图文结合的书,里边收录了8首儿歌,都是以宝宝喜欢的动物为主题的传统儿歌,并配以编曲,让宝宝充分感受到传统儿歌的音韵、节奏感,与儿歌的趣味意境。
其次,这本书能让宝宝感知到音乐和语言的节奏,配了音乐的儿歌,有抑扬顿挫的声调,让说话和唱歌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