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讨论三种典型的会导致孩子丧失勇气和抗挫折力的家长教育方式,一是恐吓,二是过度控制,三是当众揭短。恐吓以恐吓为主的方式会让孩子逐渐丧失勇气。当孩子调皮捣蛋时,父母为了制止孩子胡闹,经常恐吓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闹就让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听话,晚上就把你关进小黑屋”等等。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换来的往往只是短期效果,从长期上来讲,没有让孩子真正建立起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更糟糕的是,这些话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大的心理隐患,会导致孩子的胆怯和懦弱,这种话术最好从家庭中消失。过度控制不少家长对孩子事无巨细的要求过多,超越了他们的年龄和能力,在心理学上被叫做“过度控制”。如果孩子没有按规定的时间睡着觉,没有吃完盛好的一整碗饭,没有在早上该便便的时候如愿拉出来,家长就会批评、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说个“不”字,只能服从、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敢轻易去尝试新事物。这样做会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最终造成懦弱、缺乏勇气和抗挫折力。被过度控制的孩子长大以后将面对非常多的心理和生活问题。没有家长会故意过度控制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候家长们的焦虑会导致不自觉地行为。比如,一定要让孩子按规定时间睡觉是因为害怕他们睡眠不够影响身体发育,一定要按时排便是为了养成良好的生物钟。其实有关这些生活习惯的问题,把握住两个原则就可以了。第一,要事先跟孩子一起事先商量规则,这里面两个关键点,事先说好规则,而不是一事一论的争执;第二,要和孩子商量,例如吃饭前先跟孩子确认今天胃口怎样,想吃多少;跟孩子事先讨论几点睡觉,并且从此温柔而坚定的执行。小步里面有专门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的计划,大家可以找来参加一下,就能体会到控制和规则之间的差别。除了焦虑以外,另一个原因是家长自身的性格,有些人天生比较强势、控制欲较强,这是在家长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改变性格,特别是改变几十年已经形成的性格很难,但是说起来却很简单,就是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有权利和我们想象得不一样。尊重他的选择,哪怕他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当众揭短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当众揭短。家长们都有跟其他人交流自己孩子的愿望,小区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三五个聚一堆,最喜欢的话题大概就是评论自己家孩子的优缺点。“我们家这个就是特别胆小”、“妞妞上次摔了一跤,再也不敢去搞那个攀爬架了,真是拿她没办法……”这种感叹一出,总是一片附和或评论。有时候孩子闯祸了,家长也立刻在外人面前大声地批评孩子,而且各种扣帽子、翻旧账,似乎这样可以显示自己严格的家教。这个时候,在一边玩耍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太注意,但其实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远早于口头表达就发展起来了的。当孩子每一次听到来自家长的评价,其实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无形中的刺激会强化孩子的弱点,进一步打击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的信心。当众揭孩子的短,更是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对那些天生比较敏感或胆怯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性是超越了我们的想象的,不贴标签、不随意评判,用成长型的思维去面对他们,控制住我们自己的言语,保护他们幼小的自尊,相信他们能够突破各种局限、解决各种困难,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学会的育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