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夸孩子还有学问吗?一大堆赞美的词往上堆,每天聪明漂亮天才轮着说,看见孩子取得一点成就就赶紧补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惊喜表情……这样的夸奖方式未必能帮助孩子打造抗挫折的能力。
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Carol Dweck在她的思维方式理论中提出,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是在任何领域通往成功的基础,这些人能够主动挑战更高的要求,不断突破能力的天花板。而不正确的夸奖方式可能会导致成长型思维的反面,即固化的思维。Dweck教授让一组孩子做了一系列的谜题,从简单的开始,不断变难。一部分孩子发现题变难以后开始抱怨、退缩,甚至有些装作自己本身就对这件事情不屑一顾。这些孩子的思维相对固化,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停止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实验中有那么一两个孩子面临更难的题兴致盎然,对他们解不出来的那些题感到兴奋、着迷。他们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对他们而言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可以经过努力的尝试而得到改善。所以他们对挑战是充满期待和兴奋感的,他们愿意在完成一次次新的任务的时候去感受自我的提升。这几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共性。
(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脑电波都不同)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成长型思维呢?在幼年的时候父母的夸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的来说,夸努力、夸过程,而不是夸特质、夸速度或正确性。特质,不管是聪明、智商高、反应快还是美丽、可爱、眼睛大,这些都是孩子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的。有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被夸了聪明的孩子会明显的产生畏难情绪,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做不好更难的事情,而让其他人觉得他们不聪明了。相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会觉得,再一次的尝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同样,得了第一、正确的回答了问题、快速的完成了任务都是家长常用的夸奖话术,但是家长得想想下面几个问题:我们真的要强调第一这个结果很重要吗?那要小心孩子下一次觉得自己得不到第一就不参加游戏了。回答得正确与否真的很重要吗?那可能孩子发现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就不去探索了。做得快真的那么重要吗?那下一次那个落在最后但靠自己努力最终完成了任务的孩子可能在中间就要放弃了!
所以夸第一、正确和速度都是简单但肤浅的夸奖,真正的鼓励是对孩子过程的赞美和成就的描述。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好的夸奖的例子,一个妈妈在孩子做好一个很难得拼图以后是这样说的:“你花了半个小时时间,尝试了各种办法,一直没有放弃,最后在妈妈没有帮忙的情况下做好了这个这么复杂的48块的拼图,太棒了!你知道吗,这就是坚持!是一种特别好的品质”这句话里描述了孩子整个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尝试了各种办法”、“一直没有放弃”,也描述了取得的成就“这么复杂的48块的拼图”,这些对细节的描述是对孩子如何正确的做出这样的成就的方式的总结。这段话的最后还告诉孩子“这就是坚持”,这叫做情感反馈,让孩子很轻松的就在实际经历中理解了坚持这个词的含义,并且通过这样的强化,让他们觉得这样的品质是他们可以做到的,从而建立了自信。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夸奖而不是简单的评价说“你太厉害了”“你真聪明”,而是真的让孩子通过自己做对的事情学到经验、方法和品质。及时帮孩子总结成功的原因,是对他们下一次克服挫折最好的帮助。
在陪伴孩子长大、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鼓励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法宝。用好这件法宝,让孩子形成一生受用的思维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应该为孩子做的努力。试着运用一下“成长型思维”,没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就是个语言习惯而已,来一起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