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孩子在面临挫折情境时,通常表现为哭泣、急躁、生气或逃避,他们不知道如何让自己从这些情绪中解放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对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是不好的。本周我们来学习五大招,帮助家长安抚这样的负面情绪。
第一招,就是“共情”,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我理解你现在觉得很难过/生气/沮丧……”这个金句,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由大人帮他们表达出来,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无条件被接纳和爱的。不要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之类的话语,因为对于大人来说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都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要注意一下,这一招有时候用了以后会让孩子看起来哭得更伤心,但那种哭泣是一种得到理解以后的宣泄,更像是宁静前的暴风雨。
第二招,帮他们复述事实。复述事实是在帮孩子冷静下来,开始启动大脑的理智部分,理清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更容易有掌控感。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由爸爸妈妈来复述,在孩子长大以后,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复述。
第三招,鼓励,让孩子注意到自己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不要放弃继续努力。“你比第一次的时候已经做得好多了”、“这么勇敢的去尝试,真是很厉害!”、“我真的很为你高兴”、“我相信你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得更好”。第四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很多时候对挫折发生原因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他们很轻易的认为做不好就是自己不够好,但是家长可以帮他们找到一些其他因素,并且想出避免下一次出现这种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才能让这个积木更稳一些”等话语很容易把孩子从负面的情绪中引开,开始积极的思考解决方案。
第五招,孩子实在是无法自拔的哭闹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是很有效的办法。找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另外一个家长在别处开始一个新的游戏都通常能有效的吸引住他们。不过,这一招随着孩子年龄增大会越来越不管用,在三岁以后,已经很难指望用这种办法来迅速达到降压目的了。
以上这几招,除了最后一个,都是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的。共情、复述、鼓励、找解决办法,是有效的帮助孩子走出挫折的基本方法。家长不断使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够让它们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能量,成为他们自己抗挫折力应对策略。
我们回忆一下开篇的那个例子:
“阳光明媚的春天,小米妈妈带着孩子和他的朋友在草地上玩儿。妈妈发起了一个比赛,看谁先跑到对面的树下,两个娃都很积极的参加了!跑下来,小米输了,立刻晴转暴风雨,一开始还是撇着嘴掉眼泪,后来竟然哇哇大哭起来,怎么也不肯玩儿了。”
让我们看看能够怎么综合运用一下这些招数:
1、 先镇定的过去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孩子接受的话),不要把你自己过度的担心焦虑挂在脸上,会让孩子更加不淡定。然后说出孩子的感受:“知道宝宝输了比赛,心里有点难过,是不是呀?妈妈(或其他家长)理解你”。一定要注意倾听孩子的理由,说不定他们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输比赛。不要急着说“不哭”、“为什么哭啊”之类的话,因为在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前不要逼着他不哭,也不要逼着他去分析原因。一定不要说“这有什么好哭的”、“这孩子怎么输了就哭啊?”之类表现鄙视和否定的话。
2、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一点以后,来跟他一起分析复述刚才发生的事情,找到输的原因:“妈妈注意到刚才你起跑的时候慢了一点,所以一开始距离就拉开了,其实你后来还努力追上去了一点,但是确实就输了。”
3、鼓励一下,尽量夸在细节上:“妈妈觉得,你刚才非常努力的往前跑,即使是在欣欣已经到达终点以后,你也没有放弃,继续使劲冲,妈妈觉得这样的宝特别棒!”用肢体语言描述努力的程度:“努力了是最重要的,你觉得自己努力了没有?是大大的努力了?还是小小的努力了?”配合手臂张开或缩小。
4、让孩子自己找解决办法:“你觉得下次起跑的时候怎么能更快?”“我听说多跑就能越跑越快,你觉得咱们哪些时间可以多跑跑步?”
5、如果有平时给孩子读过的有关抗挫折的书,可以拿出里面的主人翁来讲讲故事,甚至扮演一下,“宝宝现在变成XX了,XX在这个时候会怎么做啊?”
6、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试图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输赢上引出来,关注到解决问题本身上来。三岁以下的宝宝如果一直不停的哭,可以找一个比较新鲜的事情把注意力引开。
怎样,你学会了吗?